日前,翔港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瑾亭化妝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瑾亭”)近日已取得了由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編號:滬妝20190014),許可項目包括一般液態單元(護發清潔類、護膚水類、啫喱類),膏霜乳液單元(護膚清潔類、護發類),粉單元(散粉類、塊狀粉類、浴鹽類),蠟基單元(蠟基類)。期限自2019年12月09日至2024年12月08日。
公開資料顯示,翔港科技是國內專注于印刷包裝一體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主營的中高端包裝印刷業,公司主要客戶包括上海家化、百雀羚、相宜本草等國內知名品牌,其控股子公司上海瑾亭化妝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28日,翔港科技在其中的持股比例高達97%。除現有經營業務外,未來還將新增化妝品代工業務。
據了解,化妝品代工大都屬于重資產輕毛利業務,在日化包材領域經營十多年的翔港科技,怎么就突然想到去做化妝品代工業務了
成立合資公司,拓展日化產業鏈
翔港科技公布,公司于2018年12月26日召開了第二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對外投資設立子公司的議案》,同意公司與葉培強共同開展化妝品領域的業務合作,拓展公司的日化產業鏈。雙方于同日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擬合資設立上海瑾亭化妝品有限公司(“上海瑾亭”),上海瑾亭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其中公司出資4850萬元,持有上海瑾亭97%的股權,葉培強出資150萬元,持有上海瑾亭3%的股權。
于是,兩日后,合資公司正式注冊成立。“努力踐行成為向日化品牌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務供應商”,這便是上海瑾亭成立的初衷。
此后,為進一步推動上海瑾亭業務發展,增強其業務拓展的能力,公司與葉培強又向上海瑾亭共同增資5000萬元,其中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4850萬元,葉培強出資150萬元。增資后上海瑾亭注冊資本將由原來的5000萬元增至10000萬元。增資后公司與葉培強在上海瑾亭的持股比列不變,公司仍持有上海瑾亭97%的股權,葉培強持有上海瑾亭3%的股權。
據悉,上海瑾亭將主要采用OEM/ODM模式從事化妝品生產業務,OEM模式下主要是根據客戶要求生產,ODM模式下則需要公司配合參與產品研發。翔港科技董秘凌云表示,“項目主要是以彩妝產品代工為主,護膚產品代工為輔,將涵蓋唇膏、眼影、膏霜等多個系列產品。目前公司經過前期的研發,已經初步構建了自有基礎配方庫。”
對于涉足化妝品代工領域的原因,董秘凌云也在近日公開表回應:“公司自2006年開始在日化包材領域經營多年,主要還是想以既有的化妝品客戶資源為基礎,新增化妝品代工業務。并于公司主營業務形成協同效應,幫助客戶降低采購成本,提升產品供應效率,在帶來增量包材業務的同時,逐步發展成為日化產品集成式一體化供應商。此外,國內互聯網化妝品牌正在迅速發展,公司的一體化供應能夠較好的符合這些品牌的供應鏈要求,對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對于翔港科技正式切入日化領域一事,外界也有部分猜測,認為或與公司近年來業績下滑、發展遇瓶頸有關。
據翔港科技半年度公告顯示,公司半年度營業收入1.66億元,同比減少6.6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78.57萬元,同比減少10.89%。后續發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財報也顯示出公司業績下滑趨勢,前三季度公司營業利潤為1507.01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57.38%。
對此,作為翔港科技首次公開發行的保薦機構的國金證券對公司進行了專項現場檢查,對于其業績同比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進行了分析,原因之一則是公司主營業務毛利下滑,國金證券表示,公司主營產品為彩盒、標簽等包裝印刷產品,下游客戶主要為消費品相關企業。受到國內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上游供應端的競爭有所加劇,從而造成主營業務毛利下降820.93萬元。
“近年來不少公司紛紛跨界,尤其涉入化妝品行業的頗多,比如做痔瘡的馬應龍搞口紅,周黑鴨聯合韓國謎尚推出限定彩妝,就連狗不理包子也跨海收購了三個品牌的高科技化妝品涉足生物美妝行業,翔港科技作為和美妝行業關聯度很大的包裝企業,更應該有創新意識彎道超車,如果還在原來包裝行業折騰,毫無疑問前景黯淡。”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翔港科技的出路唯有轉行或加深產業鏈等,這也是目前資本市場的熱點所在”
喜憂參半,質疑聲存在
翔港科技此次正式進軍日化領域,外界在期待的同時,也難免有所質疑,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集中在代工優勢何在以及代工本身是否有前景這兩類問題。
對于在化妝品代工領域的優勢,翔港尚有回應,董秘凌云表示,首先,上海瑾亭化妝品可以憑借母公司多年來在日化行業通過提供包材業務而積累的客戶資源以及生產管控經驗,逐步涉足美容化妝品業務的開發、生產和銷售,承接國內外知名化妝品牌的OEM/ODM業務。通過新增的化妝品代工業務與公司原有的主業包材業務可望形成協同效應,達成一體化供應,從而幫助客戶降低采購成本,提升其供應效率。
此外,目前公司日化產品生產在國內已具備成熟的工業基礎和完備的產業鏈,通過組建具備豐富經驗的生產與研發團隊,并通過配置具備較高自動化程度的設備,化妝品生產工藝沒有問題。其次,公司自2018年開始籌建化妝品團隊,目前項目團隊的核心人員均來自市場主流代工企業及化妝品企業,具備較為豐富的行業經驗,不同品類配方均有專職人員負責研發。
而對于代工本身是否有前景這一問題,藍鯨財經向翔港公司發去采訪提綱,截至記者發稿,該公司暫未有相關回復。
此前,有媒體采訪了香頌資本沈萌,對方分析稱,“從行業來講,公司在生產端應該是具有較完整的能力,但化妝品行業是品牌和渠道為王。生產是產業相對低附加值的環節,因此即使同時提供包裝和代工也是賺辛苦錢。”
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外主力美妝品牌都有固定的合作工廠,且部分國產品牌也都已有或在建屬于自己的加工廠,據了解,上海某大型化妝品企業有很重一部分都是自產自銷,很少代工,翔港此次涉足化妝品代工領域,壓力不小,如何在重重競爭中突圍,還有待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