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日前,南京理工大學教授曾海波團隊成功制備出一種新型第五主族二維材料——銻烯。該研究為二維材料家族引入了新成員,豐富了人們對二維材料的認知。相關研究成果發布于《自然—通訊》。
浙江大學常州工研院納米醫藥研究中心發布了他們最新型的石墨烯防霧霾口罩,PM2.5過濾效率達到96.4%。在發布現場,研究人員還對市面上各種熱門防霧霾口罩進行現場儀器測試。
國內電子材料產品僅占30%國內市場份額,多在中低端市場領域,高端市場由歐美、日本、韓國及臺灣地區的廠商所壟斷,部分產品進口依存度高達90%以上。我國需要迫切改變電子材料產業對外依存度高的現狀。
Fang等人制備出一種全石墨烯正極鋰硫電池,以孔隙率為3.51cm3g-1的多孔石墨烯(HPG)負載活性物質硫,高導電石墨烯(HCG)作為集流體,部分氧化的石墨烯(POG)作為多硫吸附層,負載量可達80%,面密度5mgcm-2。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招柱團隊開發出了一種簡單、高效制備耐久性超疏水材料的新工藝,克服了超疏水材料表面結構易損壞、耐久性差及難于大規模制備等難題。
在近日召開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上,超級高鐵公司Hyperloop One高層透露,將在一些城市間進行高速運輸系統的測試,其中包括悉尼往返墨爾本、上海往返杭州、倫敦往返愛丁堡等。
近年來,新材料產業喜訊頻傳。在國家相關政策助推下,企業紛紛加大投入,進行技術改造、產品創新,推動新材料產業向高端邁進。如超導材料、碳纖維、石墨烯、3D打印等前沿材料不僅躍入人們的視野,更逐漸從實驗平臺走向應用平臺。
智能可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與智能可穿戴設備相關的商業模式主要有3大主題:硬件設備;提供數據交互、云端交互等功能的軟件;提供服務基礎或依據的大數據。
生物醫用材料消耗原材料少、節能環保、技術附加值高,是典型的戰略新興產業,在近10年來保持著超過20%的年增長率。在我國逐步走向人口老齡化社會,創傷恢復需求的增多的情況下,生物醫用材料將會迎來新一輪的高速發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與環境檢測研究室副研究員郭正以多孔單晶納米帶和三維分級納米結構為敏感材料,成功地構建了高靈敏和高穩定性納米氣敏傳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