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農業的實踐與探索,是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應用,是新常態經濟的客觀反映,需要我們重新認知人類與農業的關系,重新認知休閑農業的內涵與外延,重新認知自然系統與社會系統的復雜性和靈活性,重新認知經濟活動與社會活動的滲透力和適應力,重新認知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的顛覆力和影響力。
一、農業與旅游
曾經,休閑農業只是旅游產品體系的一個小分支,但我國大部分的旅游景區都在鄉村,休閑農業不僅來了一個反包圍,還滲透到景區中,成為傳統景區擴容提質與轉型升級的途徑之一。農旅結合,農旅共強,以農促旅,以旅帶農,農中有旅,旅中有農,正成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態勢。
二、農業與休閑
休閑農業集資本、科技、人才和現代經營理念于一體,是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孵化器、試驗田、推廣站,是其他農業模式與形態的萬能膠、吸附劑與收納袋,可謂一切先進的農業科技、農業模式都可以基于休閑農業的載體得到運用與展現,不影響農業生產的過程。時至今日,農業本身也細分衍生出大量業態、模式和類型,粗略統計有傳統農業、現代農業、設施農業、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生物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創意農業、節水農業、灌溉農業、等,都是對農業特性的界定、訴求和探索。休閑農業的發展,進一步激發了農業領域的創新、創意與創業,更多的農業概念或者概念農業將冒出,無論你知不知道,喜不喜歡,反不反對,這就是必然與趨勢。
三、城市與鄉村
如果我們把休閑農業的前置條件硬性設定為鄉村,那么發生在城市的相關農業現象,就只能叫亞休閑農業、類休閑農業或者仿休閑農業,比如城市的屋頂農業和屋頂花園、家庭的陽臺農業和魚菜共生水族箱、大廈外墻的垂直農業、商場的藝術農業、辦公室的植物屏風、餐飲名店的展示農業、公園內的景觀農業、幼兒園的親子農業一角、中小學校園內的農業科普生態圃、敬老院里的園藝療養基地,再如美食街的鄉村風情,城市廣場的農業嘉年華節會,甚至只是城市公園充氣池里的親子抓魚,酒店房間茶幾上的一小盆果蔬,乃至城市時尚青年們鑰匙扣上的一個迷你植物吊墜,都無不說明了我們對農業、對綠色、對健康的追求,也是一種群體意識的喚起。這里面,有的產品與技術是直接由休閑農莊供給過來的,有的是受休閑農業啟發或影響的。從社會整體發展角度講,大力發展鄉村休閑農業的同時,我們要歡迎農業進城,要鼓勵上述亞休閑農業、類休閑農業、仿休閑農業壯大和普及。一個地方休閑農業發展水平的高低,不僅僅是看有多少家星級農莊,還要把城市真正建設成為田園城市,而不是水泥鋼筋的森林;要以休閑農業為借鑒或導向,將教育辦成生態型、趣味化、創造性的學習與成長樂園,引導旅游地產莊園化、養老地產村落化、工商地產生態化,整體打造美麗和諧、幸福宜居、洋溢著個性與特色、充滿了創意與活力的慢生活縣域城市。
四、資源和要素
休閑農業要素在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化、教育、體驗、養生、景觀、種養和加工。休閑農業資源包括了上到天文,下到地理,農林牧副漁等一切農業生產、農家生活、農村生態、農民技能和農耕文化,并可以靈活吸納一切時尚流行文化和城市資源要素。休閑農業也是唯一通過資源優勢吸引城市各類先進要素持續向農村流動的農業形態,對城鄉互動交流,特別是新農村的建設具有長遠的影響。正因為如此,在進行休閑農業資源調查時,將突破原來旅游資源調查的方式與范疇。在規劃分析時將從空間、時間、人際三個方面做更深入的梳理,一是山、水、田、園、路、城鎮、村落、民居、景區之間的有效聯動與協調保護;二是古往今來、春夏秋冬、白天黑夜、農忙農閑、法定節假日、二十四節氣等不同時間段和不同時間節點的產品配置優化與經營策略調整;三是男女老少、遠近高低、興趣愛好等不同客源人群的細分與取舍。
五、模式和業態
產業形態上包括休閑農業、休閑漁業、休閑牧場、休閑林場、休閑果園、休閑茶園、休閑菜園、休閑花園、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展示體驗基地和企事業單位后勤保障基地等;地域分布上包括都市創意體驗型、郊野休閑度假型、旅游景區依托型、農業園區配套型、新農村建設示范型、民族村寨文化傳承型、山區林下綜合開發型、湖區濕地保護利用型、庫區水源生態保育型、礦區綜合治理恢復型和老區產業扶貧帶動型等;發展模式上包括小型家庭農場型、迷你眾籌體驗型、大眾休閑游樂型、高端養生度假型、區域支柱產業延伸型、專項主題文化深度開發型、特定客源市場對接型、社區支持農業訂單型、農民合作組織捆綁型和品牌農莊連鎖型等;在主題定位上有農業產業主題、特色行業主題、運動健身主題、養生度假主題、商務休閑主題、趣味教育主題、科普游學主題、社科人文主題、文化體驗主題、藝術展示主題、新奇個性主題等??芍^模式類型多樣,規模大小不一,定位主題不同。
六、功能和作用
姐種的不是菜,是寂寞(遁世功能);姐種的不是菜,是希望(激勵功能);姐種的不是菜,是因果(禪休功能);哥種的不是樹,是愛情(紀念功能);哥種的不是樹,是存折(投資功能);哥種的不是樹,是綠韻(環保功能)。從網絡開心農場到現實開心農場,從很多人的咖啡館到很多人的農莊,憤怒的小鳥游戲到憤怒的小鳥主題樂園,從爸爸去哪兒到爸爸去農莊,從舌尖上的中國到舌尖上的農莊,休閑農業充分發揮了其融會貫通的吸收能力。隨著國家與地方各級部門對休閑農業扶持力度與引導作用的加大,休閑農業配套產業和配套服務的日趨完善與成熟,休閑農業一定能發展成為農業大觀園、教育大課堂、生態會客廳、聚會大本營、美食嘉年華、特產購物村、科普新陣地、藝術新載體,促進城市與鄉村、傳統與時尚、技術與藝術、文化與創意、產業與平臺的融合發展。
綜上所述,休閑農業示范,有標準,有標桿,無雷同;有時段,無止境。休閑農業有認知,才有方向;有認知,才好實踐;有認知,才叫探索。
來源:智慧農夫
需要進一步了解本文信息,請點擊在線溝通或撥
打電話:010-52401598/52297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