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印發了《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改革方案》中,首次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綠色生態為導向、促進農業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
在婚姻生活中,時間久了,會因為無聊乏味而到達倦態期,通常稱為“七年之癢”。農莊也是如此。一個再新奇特的項目,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變得平淡無奇,逐漸進入消費者的審美疲勞期,或者直接被新起來的農莊所取代。
面對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市農口部門深入分析我市農業發展方式粗放,農民增收面臨嚴峻挑戰等問題和短板,立足資源優勢,理清思路,開拓創新,全面落實各項惠農政策,重點推進了農業發展從五個方面轉型升級。
比方說在人口密集的東京,利用高層大廈樓頂和地下室,日本的農民也發展出了自己的農業種植方式,數據顯示,日本有四分之一的農民,都是城市農民,而且城市農業的產量,已經占到了總產量的三分之一。
農業品牌不僅要培育,更要保護。平和縣的琯溪蜜柚久負盛名,但近年來市面上經常出現仿冒者,讓琯溪蜜柚的品牌大打折扣。省人大代表、平和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慧穎呼吁,要大力構建農產品品牌保護機制。
2016年以來,蕭縣依托生態、資源優勢,緊緊圍繞糧食、畜牧、林木、果蔬四大主導產業,以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平臺,以增收惠民為目標,以基地和園區為載體,采取整合資源配置、加大培育力度等措施,讓農業轉型活水涌來。
安徽作為農業大省和農村改革的重要發源地,從小崗村率先實行“大包干”到農村稅費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積極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探索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村改革和發展處在全國前列。
1月17日,農墾國有農場辦社會職能改革政策培訓班在北京舉辦,農業部黨組成員楊紹品會中強調,要堅持以社企分開為方向,以服務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國有農場生產經營企業化和社會管理屬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