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土右旗溝門真鎮西灣村古木逢春藝術一條街、大雁灘書畫院掛牌成立。
這一刻,對于藝術發展的探求才剛開始,打造土右旗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如何讓項目落地,仍需努力實踐。
金秋十月,梁樹榮終于踏上了甘肅這片樸素而又傳奇的黃土高坡,中國書畫藝術之鄉甘肅通渭。
做為古木逢春文化藝術發展公司的掌舵人、土右旗大雁灘藝術一條街的締造者、土右旗書畫之鄉主要推動者,他西去甘肅取經,取的是書畫藝術發展之真經。
通渭是中國最大的書畫城悅心國際書畫城,一年一度的通渭國際書畫藝術節,政商云集,屆時全國許多政府高官、書畫名家、畫商、書畫藏家、書畫愛好者齊聚此處,盛況空前,好不熱鬧。2017年該節已上升為甘肅省的活動之一,由甘肅省主辦,融入了全國一帶一路系列活動里。
通渭是國家級貧困縣,這里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經濟落后,農特產品就是土豆。
為何西部一個窮鄉僻壤書畫產業如此繁榮?參觀一下村民村舍便知,這里的文化底蘊有多么深厚!
在這里,貧窮落后的農村家家戶戶存掛有大量書畫作品,代代相傳,流傳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
八十六歲的農民書法家李濟暢老秀才,從小飽讀詩書,知識淵博,詼諧幽默,酷愛書法,是當地一寶,村民家家都存掛有他的作品,也有投資者囤積他的作品。老先生邊種地邊練字,住宅自題為:耕讀樂!
農村老兩口,住宅陜小,快倒塌的院墻用樹桿支撐著,家里仍存掛大量書畫,其中不乏名家作品,愛好字畫已溶入通渭人的血液里了。
耕讀第是通渭的濃縮,通渭人耕田維持生活,讀書寫字增長知識才干好考取功名,第是宅,也是成功后的住宅。
春華秋實,當地賓館、飯店、居家都掛有字畫。
當地人杰地靈,已出三位院士,已建成一支宏大的本土書畫創作隊伍。通渭現有書畫創作人員1萬余人,其中中國美協會員5人、中國書協會員40人,省美協會員73人、省書協會員80人,在市級以上書協、美協擔任重要職務7人,縣級以上書協、美協會員1200余人,農民書畫家達4000余人,五言詩的確立者也是通渭人。
土右旗不同于通渭,這里歷史沿習,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有自己的特性,是全國有名的二人臺之鄉,但經濟落后,人流量小,文旅產業短期難見成效,梁樹榮認為,大雁灘景區是呼包鄂中心,區位優勢明顯,可以在文旅產業做篇大文章,關鍵要有自己的特色。
文化產業也有市場規律,研究市場,搞出特色,才是出路。
“吸取人家長處,正視自己的劣勢,創新模式,走對路子”梁樹榮說。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