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文化產業動態
(一)政策動態
1.國辦發文促進傳統文化產品消費升級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部署以先進標準引領消費品質量提升,倒逼消費品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規劃》表示,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強對中華老字號、地理標志產品等傳統文化產品的品牌培育和保護,引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和技藝的文化產品生產企業,加快質量提升、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品牌文化附加值、提升質量競爭力,推動傳統文化產品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針對文房四寶、煙花爆竹、竹藤、絲綢、瓷器、漆器等產業發展需求,加快安全、環保等強制性標準制定,加大旅游景區銷售產品的質量監管力度。開展文化創意、傳統工藝、評價測試標準化工作,推動國際國內標準同步發展,加大傳統文化產品宣傳展示力度,促進傳統文化產品出口,促進中外文明互學互鑒。
2.文化部進一步規范引導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
為進一步引導、規范文化產業園區健康發展,提高文化產業規?;?、集約化、專業化水平,為實現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戰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近日《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印發?!锻ㄖ吩诳偨Y現有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試驗)園區、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工作基礎上,決定對現有評選命名種類進行合并,突出創建過程和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并以《通知》附件形式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方案》,對今后的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工作進行了嚴格規范。
3.網絡文學版權管理將設黑白名單制度
9月19日,網絡文學版權保護研討會”在京舉行,國家版權局在會上發布了《關于加強網絡文學作品版權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該征求意見稿第十條明確提出:國家版權局建立網絡文學作品版權“黑白名單制度”,公布文學作品侵權盜版網絡服務商“黑名單”、網絡文學作品重點監管“白名單”。同時規定,網絡服務商未經權利人許可,不得提供或者利用技術手段變相提供文學作品,不得為用戶傳播侵權文學作品提供便利。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的網盤服務商,應當遵守國家版權局《關于規范網盤服務版權秩序的通知》,主動屏蔽、刪除侵權文學作品,防止用戶上傳、存儲并分享侵權文學作品。
(二)行業動態
1.全國性文化產權市場協作體“文交協”在京成立
9月18日,全國性文化產權行業自律組織——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權市場協作體在北京正式成立。這將對規范文化產權市場發展,推動文化產業邁向市場化、專業化、資本化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中華文化促進會文化產權市場協作體由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南京文化藝術產權交易所、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等15家全國主要文化產權交易機構發起并聯合相關第三方專業機構、金融機構、文化及相關產業運營機構等自愿結成,由中華文化促進會進行管理。該協作體以“溝通、規范、發展、創造”為宗旨,旨在為政策制定與協調、業務共享與合作、市場創新與發展、社會溝通與交流構建一個多領域、深層次、全方位的協作平臺。
2.第三屆藏博會協議投資總額逾千億
9月12日,第三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重點項目簽約儀式在拉薩舉行。本屆藏博會與國內客商簽訂各類投資協議共計140多項,協議投資總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當日集中簽約的共有16個重點項目,涉及民航、旅游、文化、能源、城市建設、農牧業科技等多個領域,投資總額接近100億元,其中中國西藏與尼泊爾合作設立喜馬拉雅航空公司、投資約1.66億元,中央大型企業與西藏合作項目12個、投資82億元,是本次簽約和藏博會的突出亮點。與第二屆藏博會簽約項目132個、協議投資756.45億元相比,本屆藏博會招商項目協議資金增長43.3%,簽約項目協議資金首次突破千億。
3.國內首支影視人才扶持基金在京成立
9月13日,國內首支影視人才扶持的專項基金在北京電影學院成立,該基金由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智庫)與北京電影學院聯合設立?;鹂傄幠?億元,第一期1000萬元,由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智庫)旗下基金琨山資本出資設立,主要用于“中國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及“中國青年制片人扶持計劃”的日常運營。據介紹,中國青年導演及制片人扶持計劃是服務于中國新生代導演及新銳制片人的專業性扶持項目,旨在融合北京電影學院的專業優勢與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的金融資源,建立涵蓋策劃創意、項目論證、劇本創作、拍攝制作、營銷推廣、衍生開發等全產業鏈的長效合作機制,為中國青年電影人打造一個集孵化、選拔、培養于一體的成長性平臺。
4.網絡小說成影視IP最重要來源
近日,清華大學《傳媒藍皮書》課題組編撰的《2016中國IP產業報告》發布,對目前已公開的IP影視項目對IP的影響力進行評估,并推出“中國超級IP-TOP100影響力榜單”,其中網絡小說有61部,傳統小說有29部。報告顯示,傳統原創編劇項目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網絡小說已成影視IP最重要的來源,漫畫改編影視或成新增長點。2015年被稱為網絡文學的“IP元年”,2016年IP劇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其中玄幻IP成改編重點。專業人士表示,中國IP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有利于版權市場健康持續發展和文化產業的專業化升級,但過去十年所累積的優秀IP正在被資本驅動下的影視行業迅速消耗,IP開發與培育需要良性互動。
5.上半年視頻創業獲得文娛行業大半融資
據第一財經新媒體9月10日發布的《互聯網文化娛樂產業洞察》顯示,網絡視頻三年的復合增長率接近10%,遠遠領先于其他網絡形態的產品。同時,今年上半年67%獲得融資的文娛企業是視頻相關創業者(包括影視、視頻直播和動漫)?!痘ヂ摼W文化娛樂產業洞察》指出,平臺分成、軟廣策劃和制作、硬廣植入仍是目前視頻內容獲取收入的主要方式。未來,IP及衍生品、電商、用戶打賞、會員付費這類收入占比有望提高。
6.近四成游戲上市公司營收下滑
市場預測,今年中國游戲市場規模將達到1500億元,將是國內電影市場的3.3倍,《2016年1—6月中國游戲產業報告》也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787.5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移動游戲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收入達374.8億元,同比增長79.1%。然而A股游戲公司中近四成出現營收同比下滑,中小游戲廠商受制于內容監管趨嚴與資本退潮的影響增長乏力。騰訊與網易兩強爭霸的行業格局初定,并且有規模優勢加速擴大的趨勢。而在這樣的行業洗牌階段,游戲公司或順應行業大勢加碼手游業務,或將業務大舉外移擴張,抵消國內游戲用戶增速放緩的影響。
7.第五屆“動漫北京”在京舉辦
9月15日至17日,由北京市文化局主辦、北京動漫游戲產業聯盟等承辦的2016第五屆“動漫北京”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包括高峰論壇、新產品新技術展、動漫嘉年華、金翼獎評選、中國電子游戲超級聯賽北京賽區總決賽、動漫音樂會及演出六大板塊70余項活動與廣大動漫迷見面。本屆活動亮點諸多。一是凸顯泛娛樂跨界新業態,活動以優質IP為核心,依托動漫展示平臺集中推廣網絡文學、游戲、網劇、粉絲經濟、主題公園等關聯產業;二是推出動漫衍生品制造資源開放服務平臺、版權交易公共服務平臺等六大平臺,整合京津冀三地優質動漫及關聯產業資源,實現協同發展;三是融入動漫游戲音樂會及演出,VGL魔獸世界電子游戲音樂會、鳥巢國風演唱會等動漫游戲主題演出與本屆活動進行深度合作;四是引入電子競技比賽,吸引超過167萬人次報名的中國電子游戲超級聯賽使活動擁有了人氣。
8.2015年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繼續居全國首位
9月18日,廣東統計信息網發布的數據顯示,經國家統計局最終核算認定,2015年廣東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達到3648.8億元,同比增長2.7%(按現價計算),占GDP的比重5.01%,總量繼續位列全國第一。分地區看,珠三角地區仍是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最發達地區。2015年,珠三角地區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50.6億元,占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83.6%。分市看,2015年全省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超過百億元的市有7個,與上年持平,依次為深圳市、廣州市、東莞市、佛山市、惠州市、汕頭市、中山市。其中,深圳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首次突破千億元,是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第一個過千億元的城市。
9.2015年山西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268.65億元
近年來山西省大力推進文化強省戰略,將文化產業列為7大非煤產業之首全力推動,文化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山西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山西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268.65億元,比2014年增長12.1%;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為2.10%,比2014年提高0.22個百分點。其中,全省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199.90億元,占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4.41%;文化制造業、文化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分別為38.12億元、30.63億元,兩項合計占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59%。盡管山西省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但總量規模仍然偏小,整體實力有待提升,與中部省份特別是全國文化產業發達省份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今后山西省著力促進文化“走出去”,不斷擴大文化貿易出口規模,努力推動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使文化產業逐步成長為山西振興崛起新的支柱產業。
二、國際文化產業動態
1.第29屆莫斯科國際書展閉幕
莫斯科當地時間9月11日,為期5天的第29屆莫斯科國際書展落下帷幕,中國出版代表團在版權貿易、對外推廣、行業交流等方面都取得豐碩成果。據介紹,書展期間,中國出版單位與國外出版單位達成版權貿易意向30余項,中華書局、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四川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均與俄羅斯出版單位簽署合作協議,接力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單位與俄方進行了深入洽談。一些中國出版人表示,參加此次活動使他們看到了中國圖書在俄羅斯市場的潛力,他們將繼續深入調研并在外向型圖書出版上有所調整。
2.第四屆柏林中國文化節促進中德文化交流
9月11日,第四屆柏林中國文化閉幕。在為時三周的文化節期間,德中人士舉辦了新銳藝術展、國畫聯展、紀錄片展、時裝秀等六項活動。作為世界上重要的文化之都,柏林跟中國在文化領域關系非常緊密,近年來在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方面都有很多交流。當天的閉幕活動包括河南少林武術與民間工藝展等,少林功夫、雜技節目以及民間藝術家帶來的三彩、泥塑、剪紙、拓片等傳統民間工藝品讓德國觀眾們深受吸引。主辦方德中文化交流促進會表示,文化交流的意義是促進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相互了解,他們將繼續推動把中國的高雅藝術與民俗風尚展示給德國觀眾,加強兩國文化藝術界的溝通交流。
3.多數美國人仍閱讀紙質書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9月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電子書和音頻書市場的快速發展,并未削弱美國人們閱讀紙質書的意愿。在今年3月7日至4月4日受訪的1520名成年美國人中,65%的人去年閱讀了至少一本紙質書,與2012年調查結果持平。聽音頻書和閱讀電子書的受訪者占比分別為14%和28%,均較2012年上升了5%。調查還發現,2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兼讀電子書和紙質書,38%的受訪者只閱讀紙質書,僅6%的人只讀電子書。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