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首具有濃郁中國風的經(jīng)典歌曲縈繞在觀眾心頭,一支支凝聚豐富文化色彩的民族舞蹈翩然出現(xiàn)在僑胞眼前,一句句來自家鄉(xiāng)的親切問候回蕩在劇場上空……這樣的景象近年來總在春節(jié)時的世界各個角落“準時”上演,既成為華僑華人年復一年的牽掛,也成為中國文化軟實力“走出去”的重要標志,這就是“文化中國·四海同春”的“品牌效應”。
作為國務院僑辦傾力打造的春節(jié)品牌活動,“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被華僑華人譽為“海外春晚”。本報記者跟隨2017年“四海同春”歐洲巡演一團一路走來,所到之處不僅引得華僑華人傾巢出動,更收獲了當?shù)孛癖妼τ谥腥A文化的欣賞與贊嘆。
【燃起僑胞思鄉(xiāng)情】
2月12日這天正逢中國農歷的元宵佳節(jié)。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皇家空間”劇場,近千名當?shù)氐娜A僑華人攜家?guī)Э冢瑢鏊械胤綌D得滿滿當當。掌聲、歡呼聲、吶喊聲……激動的叫好聲不斷掀起浪潮。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正是祖(籍)國送來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晚會。
“爺爺,為什么這些跳舞的姐姐頭上都要頂著碗?碗不是用來吃飯的嗎?”在欣賞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團的青年舞蹈家們帶來的頗具蒙古族特色的舞蹈《祝福》時,記者身旁的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奶聲奶氣地向身邊的爺爺提出了問題。爺爺十分認真地告訴他,這是中國蒙古族的舞蹈,展現(xiàn)就是力量在平衡之間的美麗。“你也是炎黃子孫,看到了嗎,這就是故鄉(xiāng)的舞蹈啊。”這位老華僑一邊向孩童解釋,一邊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眼中竟?jié)u漸泛起淚光。
這大概就是“四海同春”與海外華僑華人之間始終擁有如此緊密聯(lián)系的“奧秘”——不僅帶來了家鄉(xiāng)的祝福,更送來了文化的傳承。
“很感謝‘四海同春’,讓這些在海外長大的華二代、三代們有了一個最直觀的機會了解和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感受故鄉(xiāng)的氣息。”一位旅居佛羅倫薩已經(jīng)三十多年的華僑對本報記者說道。
這份無法割舍的來自家鄉(xiāng)的美,凝聚在靈動飄逸、活潑曼妙的傣族舞蹈《邵多麗》中,展現(xiàn)在氣勢震撼、磅礴雄渾的藏族舞蹈《扎西德勒》中,也寄托在海外同胞們非常熟悉的著名歌唱家閻維文、蔡國慶、楊九紅等人的歌聲中。
“‘四海同春’演出是每年法國僑界翹首以盼的年度盛事。”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任俐敏在巴黎“四海同春”演出結束后表示,藝術家們的傾情演繹不僅帶來了一場藝術盛宴,也帶來了祖國的問候和祝福,更帶來了熟悉的親情和鄉(xiāng)情,是對旅法華僑華人最親切的慰問。
【搭建文化交流橋】
“四海同春”作為中國文化一塊已經(jīng)日趨成熟的“金字招牌”,其品牌效應不僅體現(xiàn)在海外華僑華人的殷殷期盼中,更體現(xiàn)在它作為文化傳遞交流的“橋梁”上。
對此,美國僑報網(wǎng)評論更是稱,“四海同春”架起了中國文化出海的“高速路”。
據(jù)統(tǒng)計,自2009年以來,由國務院僑辦組織的“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已累計向120個國家和地區(qū)派出62支藝術團組,觀眾累計超過520萬人次。2017年,“四海同春”更是赴17個國家38座城市,共計舉辦演出44場。
“‘四海同春’的節(jié)目偏重于不需語言翻譯的肢體表演,大大降低了理解門檻,在‘洋觀眾’中圈粉無數(shù)。從普通民眾到政府高官、國會議員,‘四海同春’讓世界感受中國魅力,也促進了中國文化在外國社會落地生根。”該評論稱。
“正是因為這份交流文化的責任,讓我在每次選擇演出曲目時都非常謹慎。”參與“四海同春”歐洲巡演藝術一團的青年手風琴演奏家阮明園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說,“實際上,我這次帶來的演出曲目中的《打虎上山》這個作品,就正可以表現(xiàn)手風琴作為一種西洋樂器與中國特色的戲劇音樂結合后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這個作品在中國演出非常成功,現(xiàn)在,它又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個代表,來到歐洲為華僑華人和海外觀眾們演出,這種感覺令人非常興奮。”
“當前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和榮譽的重要源泉。‘四海同春’慰僑訪演活動可以說是‘以僑為橋’,既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特點,增進世界人民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喜愛;也傳遞了中國聲音,溝通了中國與世界。”米蘭溫州華僑華人商會會長吳建環(huán)向記者表示。
按照國務院僑辦主任裘援平的介紹,“四海同春”的發(fā)展軌跡,就是從最初單純“僑胞有需求,我們被動提供文化服務”,到如今擁有著“促進中外交流,推動海外僑社的文化建設”的內涵。
“可見,一旦把華僑華人積極性調動起來,會形成更宏大、更具規(guī)模的中華文化海外傳揚局面。這就叫走進去、滲進去、融進去,其中的橋梁就是海外華僑華人。”裘援平稱。
【展現(xiàn)春節(jié)軟實力】
如今,“四海同春”不僅成為每年春節(jié)期間海外華僑華人期待的“文化大餐”,更是成為在世界各地集中展現(xiàn)中國“春節(jié)文化”的一個重要舞臺。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法國巴黎、意大利佛羅倫薩和米蘭等地,已經(jīng)舉行的每一場“四海同春”演出都吸引了當?shù)卣透鹘缑鞯綀鲇^看,不少海外觀眾對中國農歷新年的種種典故興致勃勃,對2017農歷“雞”年的各種象征意義更是如數(shù)家珍。
“因為我們知道,春節(jié)是中華文化的代表。春節(jié)文化中包含的家庭團聚、歡樂表達、美好祝福等元素也和我們意大利文化有共通之處,非常容易引起共鳴。”在佛羅倫薩從事中小學中意交流事務的瑪利婭·奧默迪奧對本報記者表示,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的佛羅倫薩中小學課堂會講授中國文化,而像“四海同春”這樣的演出正是讓當?shù)氐那嗌倌昙辛私庵袊?ldquo;春節(jié)文化”和藝術魅力的最好課堂。
當然,“四海同春”這塊“金字招牌”如何擦得更亮,在慰僑藝術展演的基礎上如何包容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核,依舊是需要努力探索的課題。
但正如《歐洲時報》對“四海同春”引領中國“春節(jié)文化”走出去的鏡鑒作用評論所言,在鄉(xiāng)音鄉(xiāng)情引發(fā)海外華僑華人共鳴的同時,日益“走出去”的春節(jié)文化也越來越受到當?shù)刂髁魃鐣年P注。這對于拉近當?shù)厝A埠與主流社會之間的距離,對于促進中國與住在國之間的關系,對于中華文化的“走出去”以及中國“軟實力”的提升,都有著促進作用和示范意義。
“‘四海同春’帶來的不僅是寶貴的藝術享受,更是血脈相連的親情交流。隨著春節(jié)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節(jié)日,像這樣的中國文化盛宴無疑將為中意文化交流注入更多新的活力。”意大利米蘭華僑華人工商會會長李秀桐稱。
這是中國“軟實力”的鮮活例證,更是全球華僑華人對故鄉(xiāng)的期待,和對文化的守望。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圖片來源:找項目網(wǎng)
16年專業(yè)誠信服務,我們只專注于國有資產交易的精品投行之路;
只為了讓項目信息獲取再快捷一點,摘牌受讓更順暢一點,讓您更省心一點;
給我們一個服務的機會,一定會給您帶來意外的驚喜,這并不會花費您太多的時間;
立即致電 010-52401598/18511591553 或者通過以下方式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