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國有企業混改商機,聚焦國有資產交易時訊,拓展投資并購價值管理視野
新時期的發展契機,吉林省如何緊抓國家政策利好,促轉型、謀發展至關重要。2016年8月,范周教授被聘為吉林省文化專家智庫首席專家,并做了吉林省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題報告。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心的重要支撐,是民生的有力支點。發展文化產業則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有效途徑,是拉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力抓手,是實現文化民生的重要保障。
近日,廣東游戲游藝文化產業城暨2016首屆中山游樂文化節正式啟動。據了解,產業城將聯合中游協和國際游協等搭建中國首個游戲游藝國際會展平臺,共同打造產業城會展中心“常年+體驗”功能業態,推動中山游戲游藝文化產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10月12日,省政府與當當網簽訂“文化互聯網+”戰略合作協議。當當網計劃投資20億元在川建文化產業總部,打造全產業鏈文創產品及服務,包括O2O實體書店、工藝品、手工藝品、非遺產品、創意文具、創意設計公司等線下業務。
中國的旅游業正在慢慢轉型,文化與旅游結合的需求越來越明顯。文化與旅游行業的結合能夠有效挖掘和保護文化內涵,另一方面文化創意提升了文化旅游價值,進一步帶動旅游產業的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發展思維上不僅要考慮“硬發展”,而且要關注“軟發展”。透析這場深刻變革,“文化+”得天獨厚,有著雙重功用:“文化+”是這場變革不可或缺的動力和路徑選擇;這場變革為“文化+”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拔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助力傳統經濟轉型升級,催生文化經濟蓬勃發展。
“文化+”是文化更加自覺、主動地向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滲透,其核心是賦予事物活的文化內核、文化屬性、文化精神、文化活力、文化形態和文化價值,為事物植入文化的DNA。
“甘坑新鎮”這樣的特色小鎮是經濟新常態下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路徑,企業也正將目光投向了這一領域,通過人口導入、產業聚集和土地價值提升等渠道發展特色小鎮,參與新型城鎮化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