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琦們”正在毀掉你的品牌丨每周一話


文丨化妝品報記者 李娜
比雙十一數據更值得說道的,是瘋狂的直播帶貨。10月26日晚,瑪麗黛佳×韓美娟、水密碼×人妖一枝梅的抖音直播帶貨,讓許多業內人士深感不適。一枝梅的懟人、撕逼式帶貨,韓美娟的奇裝異服和夸張造型,都在極力地挑釁著正常人的觀感。“白瞎了人民幣燒出來的藝術感”,有業內人士如此感慨。
進入2020年,直播電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來,線上線下幾乎所有的品牌都被裹挾其中,一切似乎都在向流量低頭。
雙十一預售首日,數億人涌進直播間,李佳琦/薇婭4個小時帶貨近70個億,一晚上的收入就超過很多公司一年的利潤。不管你是否理解,它就是這么瘋狂地發生了。很多人感慨,世界的生存法則變了,再不擁抱(流量)就晚了。
水密碼很清醒、瑪麗黛佳也沒“抽風”,他們不過是“積極謀變”的眾多化妝品品牌中的兩個。如果李佳琦的抽傭要得太多,坑位太貴,“小李佳琦”們似乎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更何況,這些小主播的人設足夠吸睛、表情足夠drama。甚至有人將這種帶貨模式標榜為土味營銷,看點是反差萌。
那么問題來了,土味營銷可是帶貨主播們的宣傳文案,它給品牌又帶來了什么呢?清庫存嗎?營銷有底線,反差也未必會萌,就像某女星曾經把“東北床單”穿進了戛納紅毯,民族的沒有變成世界的,床單禮服反遭群嘲。博眼球謀出位的做法,已經被無數次地驗證失敗了。
知名品牌做土味營銷,本質上是唯流量至上。這種營銷方式不用付出很大成本就能獲得關注,憑借爭議還能獲得流量疊加。這種取巧式營銷看起來很聰明,穩賺不賠,實則是在流量至上時代里的品牌迷失。它對納新和老顧客維護沒有任何幫助,還會反噬到品牌自體。
首先,向流量下跪是對品牌形象的摧毀。
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在其《品牌與形象》的演講第一次定義了品牌——品牌代表一種形象。正如大衛.奧格威所言,品牌形象來自顧客對產品、企業和使用者本身的綜合聯想,而讓一個毫無美感的主播帶貨、試妝,會帶來怎樣的品牌聯想?這種“聯想”會融入品牌的血液,瓦解品牌經年累月建立起來的形象,也會刻在消費者的記憶里,并最終影響到她某一天的消費決策。
其二,無底線的向流量低頭,也稀釋了品牌的價值感。
在一枝梅直播過程中,有一個粉絲看到產品價格過低,連贈品都是套盒,直言“不敢買”,一枝梅當場就花了近5分鐘時間diss這名粉絲:“不敢買你去買SK-II啊,也不見你買SK-II呢!” 而韓美娟雖然沒有撕逼式帶貨,但卻找不到絲毫的美感,口紅擦到他的嘴上,有點慘不忍睹。
按照韓美娟的宣傳,瑪麗黛佳氣墊散粉原價199元,直播間賣49,大家可以算下這是幾折。而水密碼就更大方,一款80g的睡眠面膜在雙十一賣49元一個,但在一枝梅直播間是45元兩個。
從帶貨主播來看,全網最低價是為粉絲謀福利,而從行業視角來看,這種最低價抹平了信息差,短期能帶來熱度和銷量,長期來看,對于品牌定位、定價策略以及今后的推廣活動傷害極大。一旦價格低到連消費者都 “不敢買”,品牌的價值又在哪里?
一個是10多年歷史的老國貨品牌,一個是國內藝術彩妝的佼佼者,這樣的自毀前程令人惋惜。有人說,CS渠道出來的品牌,要么太保守,跟不上消費環境的變化,要么又太激進,在鋪天蓋地的流量面前,慌了神,什么野路子都敢走。尋找代言人尚且要看藝人與品牌的契合度,找BA還要看BA的形象,怎么找一個主播帶貨就如此隨意?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有點兒流量?
2017年的PGONE有流量,但他坑慘了雅詩蘭黛,因為負面消息頻出致使雅詩蘭黛中國被總部點名批評,最終導致雅詩蘭黛中國區高層大換血。趙麗穎有流量,但是一句土味英語廣告詞,至今仍讓迪奧蒙羞。
流量是流量,品牌是品牌。品牌意味著信任和認可,而流量僅僅是注意力。李佳琦們帶給品牌的是注意力,而注意力是一把雙刃劍。如今,連完美日記這種不缺流量的品牌都開始請代言人反哺品牌建設、換取消費者信任了,怎么那些原本有著信任基礎的品牌反倒迷失在流量的世界里了。
《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一句經典臺詞,只要你勇往直前追求卓越,成功就會追著你跑。同樣,對化妝品品牌來說,追求卓越做好品牌,流量也會追著你跑。相反,追逐流量,它不見得待見你,結果更可能是“流量”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用戶評論 (8)







